下午3時55分的老人科門診,已跟我一起並肩作戰了接近兩小時的門診助理對我說:
「係得番咁多啦,就快攪掂。」
我轉身一望,背後枱上還有6個牌板,即還有6位病友在外邊等候應診。話說本院門診4pm 截止登記,即理論上所有病人都會4pm 前到來。當然,大部分遲到了一點的病友,我們還是會讓他們進來應診的。
「仲有5分鐘呀,可能仲有人登記㗎。」我笑着對助理說。
我繼續努力診症,突然大門打開,一位同事帶入來一個牌板,即剛剛又有一位病友登記應診。
面前的病友離開,我立刻對助理說:
「都話㗎啦。」我笑着說。
「Drug refill 㗎。」
Drug refill 是新冠肺炎後的新概念。疫症期間,一些病友身在外地不能回港,又或長者擔心疫情嚴重不想走到街上,便會請家人到來取藥,免卻病友親自到門診來,又可拿取需要定時服用的藥物。病人無法到來,醫生不能親自問症和檢查,當然並不理想,但卻是非常時期無可奈何的辦法。
看完正在等候的6位病友,終於到最後 Drug refill 的病友,是一位82歲的叔叔。
「你係叔叔邊位呢?」一位女仕推門而進,我先問她。
「我係佢個女呀。」女兒對我說。
「叔叔係大陸,所以嚟唔到?」大部分需要 Drug refill 的,都是身在大陸無法回港的病友。
「唔係呀,佢懶呀,係屋企唔想嚟。。。」女兒十分坦白。
我當堂打了個突。。。
「其實我地俾屋企人嚟攞藥,係因為有啲病友唔係香港真係嚟唔到,或者之前疫情好嚴重老人家外出真係好有風險,原意唔係因為咁㗎。。。」我嘗試向女兒解釋。
「我明。。。下次同佢嚟。」
「嘩!原來佢已經成年幾無嚟過。。。」我翻看着紀錄,竟然有此發現!即是疫情開始,有 Drug refill 開始,叔叔都没有來過。
「咁佢最近係屋企點樣?」
「行得嘛嘛呀,咁穩定呀,尤其係下晝最衰,我自己加咗半粒藥俾佢呀。」女兒很坦白的告訴我。
根據記錄,叔叔有柏金遜症,一直定時服用一日四次柏金遜症藥物 sinemet ,每次半粒。
「吓!又話行得唔好,又唔嚟睇吓,咁我好難較藥喎。其實宜家疫情好咗好多,不如嚟覆吓診見吓醫生啦。」我好像在懇求她帶爸爸來覆診似的。
「好呀,我下次帶佢嚟啦。」女兒說得輕描淡寫。
翻查紀錄,上次我們對女兒這樣說時,她的回應也是一樣。
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的確是人心惶惶,年長的患者感染後併發症和死亡率都較年輕的高,擔心到醫院覆診可以理解。但現在疫情緩和,謹慎雖然仍然重要,但日常生活和一些重要的事情,還是要逐漸重回正歸,才是對老友記最好的。